“救错了?”阿芸闻言一愣:“那是个大奸大恶之徒?”
“大奸大恶?”魏聪眼前浮现出刘辛的面容,他摇了摇头:“此人行事倒说不上大奸大恶,甚至可以说行了不少善事,在不少人眼里,他是个天下少有的大善人!”
“那郎君为何觉得救错了?”阿芸不解的问道:“他平生多行善事,若是让他活下去,岂不是能救更多的人?”
“这——”魏聪顿时哑然,阿芸的这番话揭开了他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个秘密——他从卢萍口中得知的那些刘辛的施用符水救人,发展教众,按照地区设立组织严密的教区,教义中有大量关于汉世将尽,新世道即将开启的内容,这些与二十多年后爆发的张角的太平道同出一辙,
显然这刘辛与张角三兄弟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从时间来看,很可能刘辛就是张角三兄弟的老师,或者师伯、师叔。而且从眼下的形势来看,正在爆发的这次宗教起义即便没有二十年后的黄巾军那样遍布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地,拥众数十万;但波及荆杨二州是肯定的。
而且这次起义还和南方的武陵蛮牵涉极深,一开始就有大批矿徒加入,还有自己资助的大批精良武器,刘辛也远比张角三兄弟更老谋深算,他的高贵出身也更容易获得东汉帝国士大夫集团的支持。
也许这次起义无法像黄巾军起义一样直接威胁到东汉帝国的心脏地带,但只要刘辛别突然猝死,东汉帝国想要像对付黄巾军起义那样一年内将其镇压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很可能会变成像羌乱那样绵延数十年的长期战乱,甚至直接提前导致帝国分裂,出现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民宗教起义,共和国的中小学历史课本上不可能没有记载,但魏聪对此没有丝毫的印象。对于这一切只有一种解释:
在原本的时空中,刘辛意外的死于那次张伯世的围攻之中,失去了这个关键人物的引导,这场原本准备已久的大起义就好像被掐断引信的炸弹哑火了,直到二十年多年后才重新爆炸,让东汉帝国躲过一劫;而由于穿越者魏聪的无意出手,刘辛逃出生天,他继续按照自己的轨迹前进,点燃了这颗炸弹。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魏聪还真是东汉帝国的大灾星。
当然,魏聪站在窗户旁吹凉风不睡觉并不是为了汉帝国的命运忧虑,他还没这么好心。当初卖给卢萍那么多武器也有搅乱天下,自己好浑水摸鱼的意思。他是在懊恼自己无意间把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对未来的预测给毁了,经由刘辛在南方这么一搅合,接下来二十年的一切都要变,甚至连黄巾起义估计都没了。
(太平道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善道,受到官府支持,不少豪强、官员、宦官都信奉太平道。张角的武装起义计划中,就有以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在雒阳发动暴动,直接攻击皇宫的内容。如果有刘辛这次起义在先,东汉帝国肯定不会对太平道在自己的心脏发展视而不见)
而三国那批人,从曹刘孙到董卓、二袁、公孙瓒,有一个算一个,他们的起家,都和黄巾起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么说,黄巾之乱撕开了蒙在东汉帝国身上的那层裱糊纸,露出下面的千疮百孔来。
身处雒阳的御天之君和外戚、宦官们惊恐的发现,在数十万席卷天下的“蛾贼”的冲击之下,帝国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为了避免被剥夺了政治权力的党人们与黄巾军合流,天子不得不在大赦天下,免除了亲属关系与党人在小功亲以外者(小功亲是指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从祖兄弟姐妹、已嫁之姑姊妹及外祖父母、舅父母等的亲属)的禁锢。
而也正是这群党人的学生子弟们在汉灵帝死后不久,激化了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的矛盾,激发了十常侍之乱,同时将宦官和外戚集团尽数诛灭,从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雒阳方面会不会再一次提早解除党锢,来拉拢人心,面对巨大的外部威胁呢?魏聪不知道。
面对陡然的变故,魏聪原本打算作为南方边地豪族利益代言人的计划不得不做出调整,如果形势真的如卢萍说的那样,刘辛军的活动范围绝对不会仅仅限制在江夏郡一地,如果他不想被消灭,就应该在拿下夏口之后,或者挥师向北,切断江陵——襄阳——宛城这条重要的陆上通道;或者直接向西,进攻江陵,迫使正在荆南的冯绲回师,而这就意味着汉军去年以来的所有战果都将付诸东流。
“大奸大恶?”魏聪眼前浮现出刘辛的面容,他摇了摇头:“此人行事倒说不上大奸大恶,甚至可以说行了不少善事,在不少人眼里,他是个天下少有的大善人!”
“那郎君为何觉得救错了?”阿芸不解的问道:“他平生多行善事,若是让他活下去,岂不是能救更多的人?”
“这——”魏聪顿时哑然,阿芸的这番话揭开了他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个秘密——他从卢萍口中得知的那些刘辛的施用符水救人,发展教众,按照地区设立组织严密的教区,教义中有大量关于汉世将尽,新世道即将开启的内容,这些与二十多年后爆发的张角的太平道同出一辙,
显然这刘辛与张角三兄弟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从时间来看,很可能刘辛就是张角三兄弟的老师,或者师伯、师叔。而且从眼下的形势来看,正在爆发的这次宗教起义即便没有二十年后的黄巾军那样遍布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地,拥众数十万;但波及荆杨二州是肯定的。
而且这次起义还和南方的武陵蛮牵涉极深,一开始就有大批矿徒加入,还有自己资助的大批精良武器,刘辛也远比张角三兄弟更老谋深算,他的高贵出身也更容易获得东汉帝国士大夫集团的支持。
也许这次起义无法像黄巾军起义一样直接威胁到东汉帝国的心脏地带,但只要刘辛别突然猝死,东汉帝国想要像对付黄巾军起义那样一年内将其镇压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很可能会变成像羌乱那样绵延数十年的长期战乱,甚至直接提前导致帝国分裂,出现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民宗教起义,共和国的中小学历史课本上不可能没有记载,但魏聪对此没有丝毫的印象。对于这一切只有一种解释:
在原本的时空中,刘辛意外的死于那次张伯世的围攻之中,失去了这个关键人物的引导,这场原本准备已久的大起义就好像被掐断引信的炸弹哑火了,直到二十年多年后才重新爆炸,让东汉帝国躲过一劫;而由于穿越者魏聪的无意出手,刘辛逃出生天,他继续按照自己的轨迹前进,点燃了这颗炸弹。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魏聪还真是东汉帝国的大灾星。
当然,魏聪站在窗户旁吹凉风不睡觉并不是为了汉帝国的命运忧虑,他还没这么好心。当初卖给卢萍那么多武器也有搅乱天下,自己好浑水摸鱼的意思。他是在懊恼自己无意间把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对未来的预测给毁了,经由刘辛在南方这么一搅合,接下来二十年的一切都要变,甚至连黄巾起义估计都没了。
(太平道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善道,受到官府支持,不少豪强、官员、宦官都信奉太平道。张角的武装起义计划中,就有以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在雒阳发动暴动,直接攻击皇宫的内容。如果有刘辛这次起义在先,东汉帝国肯定不会对太平道在自己的心脏发展视而不见)
而三国那批人,从曹刘孙到董卓、二袁、公孙瓒,有一个算一个,他们的起家,都和黄巾起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么说,黄巾之乱撕开了蒙在东汉帝国身上的那层裱糊纸,露出下面的千疮百孔来。
身处雒阳的御天之君和外戚、宦官们惊恐的发现,在数十万席卷天下的“蛾贼”的冲击之下,帝国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为了避免被剥夺了政治权力的党人们与黄巾军合流,天子不得不在大赦天下,免除了亲属关系与党人在小功亲以外者(小功亲是指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从祖兄弟姐妹、已嫁之姑姊妹及外祖父母、舅父母等的亲属)的禁锢。
而也正是这群党人的学生子弟们在汉灵帝死后不久,激化了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的矛盾,激发了十常侍之乱,同时将宦官和外戚集团尽数诛灭,从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雒阳方面会不会再一次提早解除党锢,来拉拢人心,面对巨大的外部威胁呢?魏聪不知道。
面对陡然的变故,魏聪原本打算作为南方边地豪族利益代言人的计划不得不做出调整,如果形势真的如卢萍说的那样,刘辛军的活动范围绝对不会仅仅限制在江夏郡一地,如果他不想被消灭,就应该在拿下夏口之后,或者挥师向北,切断江陵——襄阳——宛城这条重要的陆上通道;或者直接向西,进攻江陵,迫使正在荆南的冯绲回师,而这就意味着汉军去年以来的所有战果都将付诸东流。